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1202337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2)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
(3)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写出“为实现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的新路”的措施。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4)
【推荐1】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重民生、关注“三农”是每个执政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怎样处理土地问题的?
材料二:

⑵请写出以上图片所对应的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三次重大调整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1979年(中国的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摘编自《复兴之路》
⑶“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重大决策?
⑷这次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⑸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重要认识?
2016-11-27更新 | 7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在农业上实行什么建设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3)材料三:中的农村改革“历史性变化”的起点实行的是什么措施?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材料四:“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5)材料四中,她为实现“帮人类渡过一劫”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五:“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摘自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
2019-06-22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
1948年83197116180272
1953年3743550407

材料二

某县某生产队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还贷款交售粮食
1976年19户
110多人
35000斤230斤32元————
1979年20户
115人
132300斤800斤200多元800元30000斤

请回答
(1)材料一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对当时的新中国建设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导致材料二表格中数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给生产队带来变化这一政策的实行对我国农村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2017-08-09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