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 题号:1231432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11年的“一进闪电”后“黑暗依旧”的含义?1921年,给中国带来曙光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的战争中,国共两党通过什么形式实现合作抗日的?请举出一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光绪颁布诏书,变法。

材料三: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

材料四: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和封建伦理进行一次扫荡,它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人们救国救民真理热情。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企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出现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地位?
(2)戊戌变法对当时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3)联系材料三,简述我们为什么纪念辛亥革命。
(4)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进入了什么领域?
(5)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2019-12-13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西方列强屡犯我中华,清朝封建统治者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有识之士”的代表人物。谈谈“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四:1912年2月孙中山说:“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4)请你谈谈孙中山先生说出此话的背景是什么?此话中包含着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2-11-25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面对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中国各阶层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个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工业,并谈谈你对画线部分观点的理解。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愤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摘编自《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产生的历史功绩。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经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2023-11-29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