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公车上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2 题号:12368470
康有为,戊戌变法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上,人们对他与维新变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第2甲46名进士“康有为,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

——摘编自李周望《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

“康有为,字广夏,号更生,原名祖治,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用工部主事。”

——摘编自赵尔翼《清史稿》

材料二   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人物原因分析
康广仁(康有为之弟)兄长(推行变法)规模太大,包揽太多,参与人员太少……皇上又无实权,变法如何能够成功?
徐中约1898年康有为只有40岁,而他的主要支持者梁启超才25岁,两人以前都没有在政府供职的经验。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

材料三   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5月1日联合十八省举人上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但5月2日督察院以条约已盖皇帝玉玺印,无法挽回,却不收。”……当代学者茅海建查阅清朝军机处《上谕档》《电报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研究认为,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两则材料中关于康有为的相同信息。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两个人物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关于“公车上书”事件记述的矛盾之处,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哪种记述更为可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历史,始终贯彻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直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使中国重新获得独立。同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走上了探索救国的道路。


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①、②两处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
(2)写出下列各阶层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改良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或知识分子)
(3)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哪次战争?
(4)这次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09-12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土探寻救亡中国的道路。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

材料三 孙中山在临终时嘱托革命人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重大的历史贡献?
【思想解放】

材料四 陈独秀说:“吾国人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所以必须启发民智。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什么运动来“启发民智”?他们在启发民智过程中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探究启示】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探索之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020-04-07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难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要的洋务企业表格

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安徽安庆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上海曾国藩、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年福建马尾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1872年上海李鸿章
开平煤矿1878年河北唐山李鸿章
湖北织布局1888年先在广东后迁湖北武昌张之洞
汉阳铁厂1890年湖北汉阳张之洞

   

材料二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跌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格中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可以分为哪两类?当时洋务派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2)结合材料一漫画内容及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主要方式。
(4)根据材料概述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变化。
2021-03-28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