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7 题号:12405925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2年,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摘自部编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P6,P7

材料二:19世纪中期,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摘自部编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P8

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材料四: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1898年夏,颁发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法令。

——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有何影响?在此期间,俄国营建的新首都是哪个城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方案在哪一年颁布?改革废除了什么制度?推动俄国走上哪种发展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日本转型为什么样的社会?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中国所经受的哪一屈辱直接引发了这一次改革?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比俄、日两国的改革之路,有何共同点?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万国之势,能边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为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材料二 当他们用民主和科学来概括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时候,已经超多了仿效某个具体建制的轨迹,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何屡屡失败......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西洋式的国家的。

                                             一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小变扔亡......变器......变事”是康有为对中国近代哪一派别的评论?哪一历史事件的康有为为“变政”而开展的?
(2)材料二中民主社会在中国屡屡战败指的是什么?指出“他们”认为民主社会在中国屡屡战败的根本原因。为此,他们做了怎么的努力?
(3)材料一、二显示中国近代化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认识发生变化的根源。
2018-03-01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近代化在中外历史上都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近代化则呈现出学习西方的特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至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

材料四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学习西方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开展。

(1)材料一中的“文化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什么基础?

(2)材料二中所述“自我疗伤”、“开颅洗脑”各指什么行动?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3)材料三中的“生产的革命”完成后,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中国近代化在第二阶段的探索上有何特点?

(5)在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中,近代中国并没有走向富强,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却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6-11-27更新 | 19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它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激励人们与时俱进。
【西学制度促觉醒】

材料一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思想文化促创新】

材料二  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开始,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摘编自《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
【五四精神显力量】

材料三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开展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对于引导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赤旗曙光展新篇】

材料四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4)材料四中宣传的是什么思想?最先在我国系统的介绍该思想的人是谁?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020-02-02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