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246690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请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可知,土地改革主要在哪些阶层中进行?
(2)在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3)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开始于哪个时期?彻底被摧毁是在哪一年?
【知识点】 土地改革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广西南宁某校八年级(10)班的学生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发展”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参加。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 2/3 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 1950 年夏到 1952 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摘编自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行使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关于“国家农业发展”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2023-06-12更新 | 6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0%,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材料二: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4.1%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2415

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都实现了公私合营。

材料四: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五:大会终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1)材料二其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的现象有什么联系?
(2)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有什么重大历史影响?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五中具有“伟大转折”的会议决定实行哪一历史性决策?
(5)上述材料说明了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2023-08-21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农业·农村·农民

材料一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按照时序排列。

材料二

(2)观察《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说明其中引起乙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这一做法,在中央的支持下和倡导下,成为全国推广的农业生产制度。

——摘编自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38页“相关史事”

1978年,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全国推广的农业生产制度”的名称及其作用。

材料四   1978-201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

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1397133.6
19907662.1686.3
200024915.82253.4
2017109331.713432.4
(4)依据材料四,概括1978-2017年中国农村的变化。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影响中国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4-04-21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