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背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12506210
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改编自《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斐迪南大公被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分析造成“殖民地的争夺”的原因。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1916年德法之间的某次战役中,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交战双方伤亡近百万人,由于死伤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据统计,历时4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一战中的哪一场战役?归纳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相关历史事件,分析说明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德国美国法国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14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2

材料二   1919年巴黎和会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


(1)据材料一,指出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操纵巴黎和会的除了克里蒙梭,还有谁。
(3)综合上面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巴黎和会取得的“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的看法。
2022-12-20更新 | 17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14335039350
俄国2.617403320
法国610605550
德国162901230
美国3830970

材料二   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数的一半。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整个战争期间,双方死伤多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元。

材料三   美国通过向对战争双方提供军事武装设备,大发横财。同时,美国也为战争双方提供了巨额的贷款;其中,英国和法国的数额最大。战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以及拥有资本最多的国家。协约国欠美国债款多达100亿美元,仅英国的债额就高达40亿,而法国也欠债美国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背负美国的债务。而美国的黄金储备也大量增长。


(1)材料一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一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
2023-05-29更新 | 8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科学技术的成就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技术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和变革,从而使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得以实现……现代化的人类社会互动手段又从物质上把世界各部分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地推动整体世界的前进。

——摘编自胡才珍著《略论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人类社会互动手段的现代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并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些院校新增了原子能、半导体、电子学、自动化等新技术专业。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启动、实施了“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2018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增长90.9%

据统计,仅从19498月至195511月,就有包括李四光、邓稼先等在内的1536名高级知识分子毅然放弃西方国家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在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技术”方面走在前列并赶超英国的主要是哪两个国家?这种“赶超”对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