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2507888
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显现出时代性。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以1845年中英《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为起点和标志,公共租界开启了其公共卫生建设的进程。此外,工部局还颁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以使公共卫生管理走向法制化……1901年工部局起草《公共卫生细则》,以实行传染病人的强迫隔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华界的公共卫生事业,不论在组织、体制、法制还是传染病的现代防疫措施上,均达到了相对完善的水平。

——刘雪芹《近代上海的癌疫和社会以1926-1937年上海华界的癌疫为例》


(1)写出与近代上海的开放有关的条约,依据材料,归纳近代上海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曾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请你列举武汉人民近代反封建相关史实并写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学们上网课,得益于哪项科技成果?

材料二:英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美国城市发展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城市发展的高潮。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肆意排放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人口大规模流动增加城市疫病传染的几率,各种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1870年纽约成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包括私人企业、民间团体参与垃圾处理工作……19世纪后半期疫病防治也取得了新进展。

——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3)材料二中英国社会城市发展与那一因素有重要关系?列举这一时期加快城市间联系的发明。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城市发展中在政治方面有利因素。指出这一时期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中外近代城市发展历程对我国今天发展有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0年分别是近代史上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0周年和120周年,屈辱的历史给我们教训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大事记

1840年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2月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请回答:
(1)从材料一表格中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鸦片战争哪一年结束?
(2)结合所学习知识回答:材料一表格中“英军强占香港岛”,后来在《南京条约》中清政府是怎样处理香港岛的?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鸦片战争成为的开端。
(3)从两次侵华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签订,告诉我们什么?
2021-08-17更新 | 5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中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之议。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以上材料皆选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炮口下的震撼不仅是一种精神冲击,而且使西方人的意志借助于战争的胜利而成为近代中西之间的第一组条约……它的内容已经象征了整个条约制度的基本内容,为后来的种种延伸和续接准备了最初的前提。因此,随着第一组条约的产生,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可见的变化。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如何理解“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清政府为“自强以图御侮”掀起了什么运动,列举出一例在这场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3)材料三中的“第一组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是与哪一个国家签订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该条约的主要内容。
2023-11-07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不约而同的与“广东”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名籍贯
邓世昌广东省番禺县(今广东省广州市)
梁启超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
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

材料三: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白人之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齐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故其国民之性质,有独立不羁气象者,惟广东人之最。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1)根据材料一的历史遗迹,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选取两位历史名人并为其撰写简介(示例:从姓名、籍贯、主要事迹或影响地位等方面进行介绍;列举两种了解和认识历史名人的途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得出“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这一结论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023-08-08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