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2 题号:12573114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说 “他建立了一个民族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2)针对这一建议汉武帝是如何做的? 这些举措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 通过“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法制”、“控制财政”、 “盐铁官营” 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王朝走向鼎盛。但到了武帝末年,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自奉奢侈,导致民怨沸腾。不得下诏罪己,以缓和阶级矛盾。

——林剑鸣《秦汉史》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说汉武帝的历史贡献有哪些?(任意答出 两点即可)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为实现相同的目的,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地方统治?

2018-12-09更新 | 10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材料三: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摘自郭沫若语


(3)材料三是秦始皇在思想方面做得什么措施?同样是思想方面,汉武帝又做了什么措施?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2020-01-06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 材料一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


(1)材料一 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四中“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2018-01-20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