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 题号:1276287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础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制定的“一五”计之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五”期间在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两例)
(3)“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武汉这座有1 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经历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艰难时刻,为全国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武汉从明清兴起,经历了近代的艰难曲折发展,特别在改革开放后,已从一个较封闭的区域中心城市转型为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心城市。历史上,武汉从来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依然是英雄的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材料四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材料五 口岸是武汉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武汉港获批一类水运口岸。经过27年发展,武汉现已形成水陆空并举、布局合理、指定口岸种类齐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口岸格局。2018年国家开始进一步深化武汉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国际化大武汉建设……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之后,79个亿元以上涉及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宣布开工,武汉正式打响经济“保卫战”,这座城市也将浴火重生,再现生机。

——《长江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的商业状况。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都会的地理优势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口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哪一次战争期间?与第一批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汉口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图一反映了哪一场伟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角度说明这场伟大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图二中遭受的“严重挫折”指的是什么?根据该材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踏上新的征途”含义的?
(4)材料四中“一桥飞架南北”指的是哪座桥?它属于哪一建设计划的成就?
(5)材料五中1992年武汉的开放属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哪一层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于紧要关头,湖北依旧是全国疫情防控的关键地区。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为湖北抗疫胜利凝聚精神力量?
2020-07-02更新 | 11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各种政治力量轮番尝试,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引进西方制度的探索,无不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840—1919年中国在民主共和制度方面探索的事件。总结这一时期现代化探索中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1919194919491978197820122012年以来
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政策或措施(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各一例)。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历程的特点。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角度一发展道路:走殖民扩张的道路相关史实:___①_____发展道路:____②_____
相关史实: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角度二西方现代化追求财富积累,使大量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当今美国等西方国家财富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比较角度二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
(4)综合材料,可以提炼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谋求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请你任选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对观点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4-04-07更新 | 8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一:初二年级的小亮同学对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做了系统整理。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统计表:

投资部门投资占比(%)
工业58.2
农林水利7.6
邮电运输19.2
文化教育、卫生7.2
其他7.8

材料二:156项工程是“一五”时期新中国在苏联帮助下进行重点建设的工程……集中在新中国急需的煤炭、电力、石油、钢铁等14个行业;从空间布局来看,156个工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南、江西等17个省、自治区。

——摘自《新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初次尝试及其长期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出当时我国建设的重点是哪两方面?结合所学,对重点建设部门分别列举一例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
(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从“学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经历了较长的过程,你有何感悟?
2023-04-2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