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近代史 > 走向近代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新航路开辟 > 探寻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2776276
当今世界建立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渐确立起来。


(1)材料一中,什么事件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材料二:从 18世纪 60年代到 20世纪前期先后经历两次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生产"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举出两例交通方面的发明,并用其中一例说明科技"刷新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材料三: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3)二战后,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两国在政治方面的对抗开始于什么事件?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有"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4)根据材料四,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五:我们正处于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当今世界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材料六: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七: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人社会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赢得了世界的一片叫好,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更是温暖了世界。

——摘编自新华网


(6)材料六中的"世界新秩序"和材料七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实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自从十六世纪商业革命以来,所有各洲人民已相互有了来往。这个世界小得多了——近得多了。我们在旋转的车轮上,在快速的轮船上,在航空的飞机上旅行。我们用连锁的闪电或空传的声音传递信息。曾经一度是远地的陌生人,现在已成了我们的近邻。

——《地球的缩小》


(1)“十六世纪商业革命”指的是什么?
(2)“旋转的车轮”“空传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中说“远地的陌生人,现在已成了我们的近邻”,你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020-01-03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人、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促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

——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材料三   在1000年至1500年间,东半球各民族在旅行、贸易、交流和互动方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频繁和密切。蒙古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为这一跨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政治基础。当他们征服并平息了广大地区时,游牧民族为过往的商人、外交人员、传教士以及其他旅行者提供了安全的通道。除了游牧帝国外,航海技术的改进也带来了印度洋和南中国海上的交通的增加……欧洲的航海家们不仅建立了与非洲和亚洲各民族的直接联系,还向西驶入西半球和太平洋。他们的航行使得东半球、西半球以及大洋洲的各民族之间进行了稳定和持续的交流与互动。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000年至1500年间跨文化互动频繁和密切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航海家们的航行”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4-01-30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交流互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代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宝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文明冲突重建】

材料二     公元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

——《大国崛起》解说词


【外交合作共赢】

材料三     在这场攸关全人类健康福祉、世界发展繁荣的斗争中,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世界各国应该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维护人类共同家园……人类文明史是人类不断抗击和战胜各种灾难的历史。更好维护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各国唯有本着命运与共的情怀团结协作,才能破解各种实际性难题和挑战,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向前迈进。

——《习近平: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1)材料一中的“这条路”指的是那条商路?依据材料说说这条商路的历史作用。请列举两例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事例。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开辟新航线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请举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体现“和平”、“合作”、“发展”,走向“团结”的典型成就一例。
(4)依据材料三,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我们应该怎么样共克时艰?
2020-12-19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