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 孝文帝改革 >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4 题号:128884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建国伊始,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成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胡服服饰盛行,与初唐、盛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关,各种穿着的服饰必然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在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帝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

——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

材料三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尽管山河阻隔,却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摘自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


(1)根据材料一,简述孝文帝改革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孝文帝民族政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胡服服饰成为时尚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民族众多及各民族交往频繁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秦朝形势图                                 图二 西汉形势图                                             图三 清朝前期疆域图

材料二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破,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481—487年,北魏发生农民起义29次。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迁都之后,孝文帝继续改革。此时改革的重点是“移风易俗”,改变鲜卑族内迁贵族和官僚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学习、接受汉文化。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根据材料一,图二与图一相比,我国疆域出现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图三与图二相比,我国疆域在西南地区出现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图三的这种变化最早发生于哪一朝代?综合材料一,概括出一个恰当的主题。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2023-05-28更新 | 11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商鞅变法的内容如下: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请回答:
(1)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是哪一年?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各项内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中改用汉姓的情况表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
拓跋贺兰
丘穆陵独孤
步六孤贺楼

(2)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孝文帝采取了哪些主要汉化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3)从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03-11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和③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实行“汉化”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汉化”措施。

材料三   在中原大地上,一些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业居民。汉族则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不少畜牧业生产的经验和畜产品制造技术。在生活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彼此影响。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汉族吃少数民族食物成为时尚。北朝结束后,留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已无大的区别,“匈奴”“鲜卑”逐渐成为历史名词。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地区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2020-01-13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