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2 题号:13067441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宋代吕蒙正以平民之身考中状元,并官至宰相。由两人的经历可推知(     
A.科举考试不重诗才B.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C.唐代贵族失去特权D.科举改变社会阶层结构
【知识点】 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察举制
2022-07-06更新 | 934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2】据统计,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约占总数50%,清代则减至37.2%;而父祖三代有秀才以上功名者,则由明代的50%,升至清代的62.8%。由此可见,自明至清
A.科举取士难度降低B.平民向上流动变难
C.父祖身份无关紧要D.社会等级差别缩小
2021-06-29更新 | 2350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     
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②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    ④有利于稳定政局和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021-08-26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