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13169911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因为中国是一个百年来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所以容易使我们产生爱国的民族观念。

——摘编自史革新《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材料二     近代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鸦片战争后国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五四运动期间民族觉醒意识升华;抗日战争期间民主意识全面高涨。

——360问答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广泛流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护,各民族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

—— 摘编自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材料四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材料“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三,分析民国初期“中华民族观念”广泛流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是如何推动“真正的新中国国家”形成的。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一)》

材料三: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战局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许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伏荣玺《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态的影响》

材料四: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娥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英国对旧中国采用的“暴力”是指哪一事件?你如何理解“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这句话?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
(3)材料三所述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出现了什么局面?梁启超所说中国“大梦之唤醒”有何表现?
(4)材料四中“国耻”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2023-11-14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工业化和民主化是近代仁人志士的梦想,他们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1)从社会性质方面,说说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深重的灾难?

材料二: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2)材料二中洋务派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道路。

材料三: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材料四: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3)材料三中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付诸于怎样的实践?材料四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请根据材料四指出理由。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因素。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主化最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何在?

2018-11-04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坡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材料三   日本臣民将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材料四   此线循城墙南址随成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及条款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中英国学者的观点。
(3)材料三中日本攫取了哪一项新权利?
(4)材料四反映哪一不平等条约内容?请你从社会性质的角度谈谈该条约所产生的影响。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022-12-09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