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13174077
历史发展中的危机,是险境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化解危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俄国和日本分别通过哪一举措实现了“国家体制改革”?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为了救亡图存,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哪场政治运动?

材料三   1861年,刚刚成立85年的美利坚合众国走到了国家分裂的边缘。支持废除奴隶制的北方各州,与坚持蓄奴并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之间,爆发了一场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颁布的哪部文件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度?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以上各国面对危机时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经过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比较资产阶级洋务派和维新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2019-09-10更新 | 9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问。

材料一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材料三   110年前,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10年后的今天,国家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材料四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香迅等人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对了一次猛烈 的扫荡。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材料一中的企业是在洋务派提出什么口号(主张)之后出现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等在上书中提出了什么请求?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3)联系材料三,简述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这次“伟大的革命”。
(4)材料四中的陈独秀首先提出了哪两大口号?“它”表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进入了什么领域?
(5)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2021-01-26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强秦】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魏晋融合】

材料二   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又推出改官制、禁胡服(穿汉服)、学汉语、通婚姻(胡汉联姻)、改姓氏(用汉姓)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

                                                            ——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据材料二,概括“他”的改革措施有何特点?
【近代探索】

材料三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变法”主张?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今日成就】

材料四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材料四中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据材料四概括其历史作用。
(5)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017-06-03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