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1333494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中国的土地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材料二:1958年5月,广大农民根据党和毛主席的要求开始了小社并大社工作。到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

材料三:1978-2017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

年份农业生产总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90年7662.1686.3
2000年24915.82253.4
2017年109331.713432.4

(1)材料一中的这种状况是哪一落后的土地制度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后,什么历史事件的完成彻底解决了材料中的这种状况?
(2)材料二中涉及的是哪一运动?它和“大跃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推行哪一农业政策有关?该政策首先在哪个省开始实行?
(4)不同时期农业政策的制定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五·四学制)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2)材料二反映了党和国家为发展农业实施了什么行动?采取了什么形式?

材料三   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还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党中央指出:“我国农业问题的这种严重性、紧迫性,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充分注意。”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到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迅速增加到86.7%。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造成我国农业问题的因素及我党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材料四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4)材料四中的“籼型杂交水稻”是谁成功培育出的?这位农业科学家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2-03-16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 ……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利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 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

(1)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指什么改革?

【取得成就】

材料二:1953-l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位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继续探索】

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四: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材料三、四的都属于什么事件?材料三、四所述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使得什么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以史鉴今】

(4)历史的借鉴、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得到的,需要理解、感悟和反思历史。请说说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2024-04-16更新 | 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从中国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摘编自[美]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以及彭德怀语等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
(2)据材料二,概述“朝鲜战争”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土地改革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4)综合以上材料、问题,概括当时中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的迫切任务有哪些?
2023-08-22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