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3516592
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人们对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对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

材料二:中国1957~1960年工业、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比例关系


材料三   我国1978年-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柱形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是怎样开展“现代工业革命”的?此时我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78-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为了方便越来越多的“小金豆”们乘坐地铁游历沈阳,小丽同学制作了下面的路线图。请根据路线图,回答问题。

(1)请将以上景点分类,完成下面表格。
A战争时期皇姑屯事件博物馆B____
张学良旧居
沈阳北大营营房旧址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中国(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
解放战争时期C____
D时期中国工业博物馆
沈飞体育场
重型文化广场


(2)请从学习中国革命史的角度推荐一个景点,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景点、事件、影响)
(3)沈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中国工业博物馆展示了沈阳许多“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你知道有哪些吗?
(4)请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智能时代我们的沈阳城当如何“重回中国工业的制高点”?
2024-03-19更新 | 7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1950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到1956年底,国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摘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领导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概括他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在经济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2021-07-17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18%4.1%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5年24年15年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四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五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左”的错误?
(4)据材料五,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什么启示?
2022-04-22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