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35834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大事记

1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

1980年

中央决定建立A、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3

1983年

我国农村普遍建立起B

4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5

1988年

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6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C的改革目标

7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8

2013年

习近平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大事年表补充完整。
(2)依据材料一,请将以上史实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材料二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678.7

343.4

133.6

1990年

18872.9

1510.2

686.3

2000年

100280.1

6280

2253.4

2017年

827121.7

36396.2

13432.4


(3)依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之间的关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1)什么事件导致了材料一所述的现象?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


(2)针对材料二中农民面临的困难,当时国家采取了何种方式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材料三:


大包干第一年就显示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大包干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3)材料三中所说的“大包干”和哪一政策有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
2023-05-10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土地政策时,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0年6月在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材料二   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文物辨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据材料二回答,为解决农村中“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这些措施的完成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图2与图1相比,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有何新变化?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农业政策的调整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1-07-25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荣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与以上三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40年前的冬天,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双双手突破命运的禁锢。当时的生产队队长严俊昌联合同村农民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18枚红手印,最终成为惠及亿万农民的改革浪潮。

——摘自2018年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


(2)小岗村的村民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后,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3)材料三中的“新体制”指什么?

材料四   3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海南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不到3个亿。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79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1.8倍、14.3倍、226.8倍,现代服务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迅速成长,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在农垦体制改革、“多规合一”改革、省直管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航权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际交流合作空前扩大,成功举办了18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经过3年不懈努力,海南已从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概括海南经济特区30年来取得的成就.(至少2项),简要分析上述成就取得的原因。
2021-06-11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