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 题号:13591684
70年的峥嵘岁月,7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淀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单位:%)

年份

所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6.9%

1.5%

0.7%

71.8%

19.1%

1956

0.1%

53.4%

7.3%

7.0%

32.2%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从材料二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最快的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过了曲折艰难的历程。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 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2016年4月25日,习总书记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 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材料三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著名的国有企业,后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那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的审批权,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股票300万元股票。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摘自统编教材八年级

材料四“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 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写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名称,并列举其中的一项成就。
(2)材料二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哪一政策的诞生?农村实行这一政策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天桥百货”是如何解决诸多困难的?概括“天桥百货”在改革前后发生的变化。
(4)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什么?简述“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所产生的影响。
2021-07-07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 占35.5%。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材料三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策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请列举出在这一期间的两项成就。
(2)材料二中,“国家主席”指的是“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谁?
(3)材料三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我国形成了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2022-09-15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7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阅读下列和新中国“一五计划”相关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


(1)材料一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为此制定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材料二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我国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哪一地区?有人把“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这里“一桥”是指哪座大桥?“三公”中的三条公路都连接到了哪里?
(3)“一五”计划完成后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大会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之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4)材料三中反映的是哪一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019-05-31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