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3693606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北京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一卷档案,不止记录着北京的沧桑岁月,也记录着中国的时移世变。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材料二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历程。每一个阶段,北京都处在中心地位或前沿阵地。

材料三   ……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


(1)材料一图一中的“联军”指的是谁?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双方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具体表现。
【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辛亥革命
(3)材料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哪一事件?请指出它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知识点】 五四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章主要观点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20世纪的俄国革命如同19世纪的法国革命一样,代表世界新文明的发展方向。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歌颂十月革命,介绍布尔什维主义,号召创造劳工的世界,求得人类的幸福。

——朱成甲:《李大钊传》

材料二: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的民意测验显示,赞成“友俄”与赞成“友美”的比例为5:1。……北京大学的民意测验还显示,“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占第一位。

——朱务善《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纪念民意测验之分析》

材料三: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文章的作者是谁?“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分别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从民意测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北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什么思想倾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20世纪初,在仁人志士“少年强则国强”呼吁下,一大批青少年冲在了救亡图存的前沿阵线。请写出一例相关史实。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使命,请结合实际说一说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如何勇敢地担当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2021-09-09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40年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一个不断下降、触底反弹、逐步上升的过程,它记录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曲折前进的历史轨迹。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战后,中国舆论普遍认为:欧战结束是公理战胜强权,希冀和会主持正义,把中国丧失的权利交回中国。4月22日,巴黎和会最高会议将关于山东问题方案通知中国:日本……享有胶济铁路在内的全部经济权利。由此,中国山东问题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百年》

材料三   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躯,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材料四   《中央日报》在1942年1月6日的社论称中国“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联合国的成立及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则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及中国大国地位的体制性确认。

——《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材料一中,“184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中国山东问题外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是基于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什么贡献?
(4)材料四表明了什么?
2020-01-26更新 | 3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材料一:1919年,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摘自《新华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及其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又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并探讨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体现的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024-06-04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