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 题号:137246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 ......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吴钧(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 在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小组讨论中,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以下是小明、小敏的看法。

小明: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小敏: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由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
(2)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3)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人为的隔绝于世"的政策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请你联系当今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说出清朝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产生的后果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点】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强大的国力、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三:乾隆给英王的信中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中外友好往来主要事件(两件即可)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朝统治者在对外贸易上的态度,为此制定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一谈你的认识。
2023-08-02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类的交往活动不断扩大,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归纳整理】搜集、整理有关历史资料,归纳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下列表格内容。

历史时期对外交往状态对外交往史实
交往道路典型事例
汉朝对外开放陆路为主丝绸之路
唐朝1.玄奘西行印度
2.②        
宋、元、明前期海路为主1.海上“陶瓷之路”
2.③        
明中后期、清                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1)在表格中①②③④处填入合适的内容。并指出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史料分析】

材料一   人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而葡萄、核桃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丝绸之路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利于西汉政府开通丝绸之路的重大史实。

材料二   明朝初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明成祖遂派郑和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一艘船可容纳千人,船队每天用指南针导航,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


(3)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与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目的相比,郑和时代的中国与海外各国的交往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三   关于闭关锁国政策,梁廷楠的《粤海关志》记载: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帝在给英王的训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4)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外交上反映出中国不是追求狭隘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而是追求世界共赢和共同安全。有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


(5)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为了“合作”“发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由“对抗”到“合作”的典型事件有哪些?举1例加以说明。
2019-06-01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识图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疆域和清朝皇帝图

(1)图中的台湾,曾经叫澎湖和琉球,它从我国哪一朝代起由中央政府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管辖?为巩固东南海防,清政府设置了哪些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材料二: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密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天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据所学知识回答你对这一政策有什么认识?

2018-08-14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