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13731011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和图2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1和图2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各是什么?

材料二       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在经济上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四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4)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进入了什么领域?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四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出席巴黎和会的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巨大波潮”和“结果竟是如此之惨”分别指什么?据材料四,阐明五四精神的内涵。
2020-11-20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1865年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1866年在福州船政局附设海军军官学校
1872年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1876年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1878年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年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2)根据材料二,列举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并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其它方面的强国举措。

材料三: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四: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4)材料四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 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5)根据材料五,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六: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动力。酷爱历史的李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后,整理出以下历史图片。读图,回答问题。


          
(6)图一所示重要历史人物是谁?指出图二所示伟人在图三所示刊物的发刊词中阐发的核心思想。假如你为图四所示刊物投稿,应确定怎样的主题思想才有可能发表?
(7)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技术层面到政治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探索救亡图存的活动历程,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探索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2-11-18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近代中国列强侵略,在民族危亡之际,青年以救亡图存为己任,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后来为宣传他们的变法主张,在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什么?

材料二: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任”。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唤醒中国青年,陈独秀等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哪一革新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材料三:图片再现了1919年五四运动那段青春热血的历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促进了哪一思想的传播?

材料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妾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險。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激励莘莘学子“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5)结合中国近代青年的奋斗历程和材料五,谈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精神?
2023-01-11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