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375250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而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的“是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此役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写两个)
(4)请为上述材料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知识点】 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 材料中“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举例说明这一事件进程中日本是如何接受“西方影响”的?

材料二:日本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赔款使日本变成了暴发户。日本将中国赔款的88%,约30500万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用58万日元发展钢铁工业。……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2)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的经济条件。

材料三: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3)为达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发动了哪一侵略事件?建设“东亚新秩序”,是日本为哪一事变寻找的借口?
(4)《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8-02-02更新 | 4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请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

18428291895417190197

材料二   一个争议的历史人物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 .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三   一个悲壮的故事。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再线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请回答
(1)解读材料一中的场景,说出“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中其中任何一件发生的大事及其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举办“洋务”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想一想,梁启超对李鸿章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024-03-10更新 | 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日本对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的错误认识是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1)材料一中“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哪一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军队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经过极其艰苦激烈的战斗,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两次重大战役?体现了中国军人在抗战中的什么精神?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 人民日报 》(      )年2月28日)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的性质,并指出其胜利的历史意义。
2018-01-09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