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1395454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列强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在此期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三: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响彻云霄。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几次战争后清政府分别与外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2)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别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中雨果强烈谴责了“两个强盗”的什么暴行?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材料三反映的这次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这次运动有何联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屈辱篇

中国近代以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1)材料中所述,鸦片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
(2)请列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将中华民族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三个不平等的条约。

材料二:探索篇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最终也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3)材料中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4)据上述几个救国方案的结局,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8-03-03更新 | 15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主是人类社会历经千百年探索形成的政治形态。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评判一种民主形式、关键要看它是否适应本国历史文化、是否符合本国现实国情、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 民生改善,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评判民主形式的标准。结合所学,写出我国古代、近代、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探索的史实各一例。

材料二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交、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签。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


(2)材料二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分别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根据材料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材料三阿拉伯文化不是对单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又继承了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文化,它是许多民族文化在伊斯兰教社会中融合而成的。因此,阿拉伯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如文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人功不可没。

——根据院枫的《阿拉伯文化的综合与继承》等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结合所学。写出阿拉伯文化继承印度文化的史实,并结合史实说明划线部分。

材料四利用能量转换原理。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能量转换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于它的发明和使用才出现了火车、冶炼机械……这些全新的生产工具, 实现了生产工具的机械化,从而使生产力与农业社会相比有了更大的发展,生产效率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人类发明和使用了以能量转换工具为特征的断的劳动工具,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


(4)写出材料四提及的“能量转换工具”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这一发明的重要意义。

材料五从 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的外交使节、商人、游历者们不再关注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对世界的贡献, 而是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以及中国人的样貌等方面,建构颓败的社会、腐朽的政体以及没落的道德等中国形象。在他们的一再努力下,一个腐朽落后的中国形象呈现在西方人面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

——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阐释“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的原因。

材料六新时代的中国用实力向世界展示了如今的强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无不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

——何姝好《新时代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


(6)结合所学,中国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作出了哪些贡献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2024-01-17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贸易通商无碍……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第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材料三 “第六款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1)材料一、二、三所述内容分别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什么条约?
(2)上述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随着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不同阶层的仁人志士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具体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4)纵观不同阶层的探索,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2017-09-20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