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 > 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3 题号:14005673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1952年)印度(1950年)美国(1950年)
钢产量(千克)2.374538.3
发电量(千瓦时)2.7610.9294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
(3)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知识点】 人民公社化运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材料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走上了什么道路?图2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中图3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023-04-17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二:为了完成1958年1070万吨钢铁指标,全国上下热情高涨,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动员约9000万人上山,砍树挖煤找矿,建起上百万个小土高炉、小土焦炉,用土法炼钢……当年全国钢产量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只有800万吨。

在各种 “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出现这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谈谈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2019-05-03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完成,使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
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
棉花(万担)3280212635.2
油料(万担)75423405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020-08-25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