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1436740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
(2)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开重庆为口岸的是哪个条约?

材料二: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材料二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


(1)材料一反映的条约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2)从通商口岸的位置变化看出外国侵略势力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3)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22-11-27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国人久苦外力的逼迫,并因之一次一次地遭逢民族战争,而百年间的中国社会近代化,又是在中国人对外力的咄咄逼迫下做节节回应里实现的

——摘编自张剑《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

材料二   容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见证人

容闳(1828-1912年)
时间事件(部分)
1854年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随即回国。
19世纪60-80年代向曾国藩提出引进“制器之器”,建造“机器母厂”的建议,后赴美购买设备,促成江南机器制造局的建成。
组织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
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败后,向清政府提出设立国家银行、修筑全国铁路的方案,遭到否决。
支持同乡康有为变法图强运动。戊戌政变后,逃出北京。
20世纪初在海外为革命党人筹集资金和武器支持革命。

——整理自束鹏芳《容闳:在晚清变局中的探索与价值》

(1)根据材料一,简述近代中国人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论证划线部分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容闳的救国举措及其体现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以容闳为代表的近代中国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2024-05-19更新 | 10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

--《全球通史》

材料二: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二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3)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结合学过的内容列举出来。
2021-12-24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