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4715277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1)列20世纪1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为“救国救民”相继发起的运动。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必然和现实条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用“中共二大”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事件人物主要贡献事件人物主要贡献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 B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
C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 D倡导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D 一文。

(1)请将上述表格中的内容①②③④填写完整。
(2)请将上述表格中C、D的内容填写完整。
(3)根据上述表格请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2022-02-13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闻报刊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孙诒让(后来的经学大家,温州读书人)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起就开始订阅《申报》和《万国公报》。张棡(温州读书人)则是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已有定期阅读《申报》的习惯。

——瞿骏《清末上海对江浙地方读书人的文化辐射》

材料二   墨海书馆(184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现代出版社)采用铅字活字和新式的滚筒印刷机,实现了机械化印刷,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木刻印刷,一台印刷机一天可印50000个双面页。其最初半年的印刷量便轻易超越从前手工机器的全年产量,达到338万余页。

1872年4月创办的《申报》(英国人创办)每份八文钱(当时乘坐人力车一段短途车费尚需一百文铜钱),初创时销量只有600份,创刊四个月后,仅上海日销量就达3000份之多。

——李江《晚清现代印刷技术的输入及其影响》

材料三   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出版于1894年,次年严复即选择此书予以及时地译述。1896年,此书开始以抄本的形式在其师友圈子中流传。然而,此种仅以抄本在朋友间传阅的方式毕竟限于较为狭小的圈子。《天演论》在《国闻汇编》(《国闻报》副刊)上以连载的方式首次公开发表,标志着其传播模式突破了人际关系的限制,而发展到大众传播,这显然是一个重大转折,是进化论风靡全国的真正开端。

——陈其泰、刘永祥《天津〈国闻报〉与晚清新思想的传播》

材料四   中国近代报刊相关数据表


时期
1895年前1895—1898年1898(政变后)—1913年1914年—“五四”时期

数量
15家(除港澳)
60家

487家
840家(据中国年鉴)
1134家(据申报)

名称举例

字林西报(英文,1850年英国商人)/万国公报(1868年美国传教士)/申报

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
立宪保皇派1898—1902年日本:清议报/新民丛报(康梁主办)
1902—04年国内:大公报/时报革命派
1900—07年:
日本:游学译编/大陆/湖北学生界/江苏/浙江潮/民报;
上海:苏报/国民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秋瑾主编)/女子世界综合性:东方杂志(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办)

青年杂志(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

——根据现行高中教材及瞿骏《清末民初读书人是怎么交朋友的》整理


(1)据材料四,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有何趋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与所学,报刊的发行与阅读会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300—500字左右)
2020-05-07更新 | 8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坐落于中国东部长江冲积三角洲,濒临东中国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它被认为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在中国迈向近代的过程中,上海也是集万众瞩目于一身。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强开的城门】

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影响

【艰难的跋涉】

在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中,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也与其发展同步。上海,作为中国发达的沿海城市,曾经诞生了两颗文化新星,艰难的撑起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企业名称。(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各举一例)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上海在近代化探索中取得诸多成就的原因

【喷涌的光芒】

陈独秀指出:“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所说“洗刷国民脑子”的运动名称并分析该运动爆发的背景

2018-01-08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