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林则徐虎门销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4877735
反侵略、反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之一。

材料一“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撤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尽,……共历二十三日,全部殆尽销毁。”外来人之观者,详记其事,深赞林钦差之坦然无私。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写出材料子记录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851年初,洪秀全领导广西农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建立政权。太平军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与清军和由外国人组成的洋枪队英勇作战,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山东、直隶一带的贫苦农民、手工业者等组成义和团,从事反帝斗争。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天津等地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依据材料二,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3)依据材料三,将下列内容对应连线。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民族主义

材料四

①全面抗战以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组织22场会战,毙伤日军85.9万余人
②据不完全统计,卢沟桥事变到抗战胜利期间,全世界华侨捐款(不包括华侨直接汇寄国内的资金和各种捐赠物资)达13.2亿元,回国参战的华侨超过万人
③1941年8月,美国将陈纳德创立的美国义勇航空队(飞虎队)正式编入正规军,参加中国战场的战斗
④抗战期间,广大妇女积极行动,参与作战与救助,捐献和筹集钱款,制作和征募军需物品,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⑤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的80多万关东军
⑥七七事变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4)依据材料四,围绕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提炼一个主题,并选择两个对应的史实。(只填写序号)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里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挽救清政府,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进行了一场用生命捍卫的变法。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指的是哪一个事件?中国被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条约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和地位。
(3)材料三中这场变法被称为什么,变法开始的序幕是什么事件。
(4)材料三中变法最终失败,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023-10-23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年表与读图说史题】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外当众销毁。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楚梦想,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4月,中国战败,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运动,八国联军2000多人,进犯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A.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一说,《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材料二 洋务派全盘建设的事业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 份举 措
咸丰十一年(1861)恭亲王奕䜣、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水师来华创设新水师
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曾国藩设江南制造总局于上海
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光绪元年(1875)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二年(1876)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驾船
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1885)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光绪十四年(1888)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付诸实践的。
(4)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
(5)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
2018-04-06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看来,当然完全合理合法,但操作过程中的粗糙,在西方世界看来,却存在着许多侵害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很多别有用心的英国人看来,是一个天赐良机,一个不抓住就会后悔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打一仗,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条件,逼迫中国政府接受,从而一劳永逸地改变中英贸易现状。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一开国之惑》

材料二   这一事件却使早已渴望战争的帝国主义者兴奋异常。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奥匈帝国把这一事件看作侵吞塞尔维亚的极好机会。奥匈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孔拉德声称必须立即开始军事动员,外交大臣也叫嚣:“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威廉二世召开首相、外交大臣和陆海军统帅会议,向大臣们预告战争可能爆发,他问国防大臣:“帝国军队是否已准备好应付一切事变?”答复是:“一切准备停当。”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机会”分别是哪一事件带来的?
(2)说明材料一中英国所发动的这场战争的性质。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进行这场“早已渴望”的战争所要达到的目的。

材料三   我们并不是没有想到我们英国的弟兄。他们的立法机关想把无理的管辖权扩展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时常把这个企图通知他们。我们也曾把我们移民来这里和在这里定居的情况告诉他们。我们曾恳求他们天生的正义感和雅量,念在同种同宗的分上,弃绝这些掠夺行为,因为这些掠夺行为难免会使我们之间的关系和来往中断。可他们对这种正义和同宗的呼声也同样充耳不闻。因此,我们不得不宣布脱离他们。

——《独立宣言》

材料四   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说:“我们不要去侵犯任何国家,我们只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对于我国的侵略。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全国人民都已明白这种必要性和正义性。”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四,说说我国出兵抗美援朝的目的。
(4)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你觉得他说的这句话有道理吗?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020-04-21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