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 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 >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14952692
大危机,是危险的代名词,但也代表了机遇和转折,各国政府的应对或成功或失败,都影响着现在,昭示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班同学搜集的俄国、美国、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危机(部分)



(1)材料一中俄国、美国和日本三国“解决”危机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共同作用?

材料二   面对“大萧条”危机,他坚定的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实验。”

——罗斯福


(2)材料二中的“大胆的、坚持不懈的实验”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大胆“实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面对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他宣称:“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

——希特勒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特勒如何应对国家危机?结果如何?

材料四   他指出:“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


(4)阅读材料四,斯大林设想如何完成国家工业化?结果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二   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但是苏联不断发展的经济却不知为何从这场危险而似乎无法避免的风波中解脱出来……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而德国和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三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朝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

——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


(1)请列举材料一中日本的“社会变革”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别说明德国和美国的“回应”。此时的苏联在经济上实行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
(4)请就国家在社会治理和应对突发事件应该肩负的责任,谈谈你的看法。
2020-04-24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完成了以普鲁士为主的国家统一。

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86年,德国机械工程师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4年8月,德国对俄国、法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6月,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

材料二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9年9—10月,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建立。

1967年,联邦德国与法国等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

1990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统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迅速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联邦德国)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
(3)从德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1-06-07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类历史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向前发展的。生存危机、经济危机、统治危机、民族危机等不断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危机处理能力既考验人类的智慧,更促进了人大踏步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材料三:


材料四: 1929-1933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德、意、日等国积极采取措施寻找出路。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材料中的危机?根据图示归纳其措施有何历史作用?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史是如何开始的?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中A、B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图中C孙中山建立了哪一新政权?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分析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列宁政府实施的哪一政策?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归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结合图33—1,美国是怎样摆脱这次经济危机的?合图33—2,在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德国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危害?
问题五:综上所述,你有何启示?
2017-06-10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