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文革、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 文革的结束、影响及启示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50452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1)材料一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部法律?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消灭了哪一阶级?
(2)材料二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法律?这部法律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哪一制度?在此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之前在什么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在这时期最大的冤案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在实现变革的政策上有何创举?
(2)材料二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还发生了什么严重失误?
(3)材料三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
2023-08-23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图一对世界而言有何重大意义? 10月1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3)图二会议的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4)根据图三来分析,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2018-04-24更新 | 4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费正清《China Watch》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会议召开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地位。
(3)材料三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2023-05-11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