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4 题号:15155328
制度建设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材料一的内容最早在哪次会议上提出?依据材料指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材料二:大会终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大会”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该会议决定实行哪一历史性决策?从这一会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哪里?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曾驱车来到安徽省,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3)材料中“18户村民”来自哪个村?材料三中习总书记所说的“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的是实行哪一措施?

材料四: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地发挥。…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党针对弊端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为了与世界接轨,党在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通过对党制度建设道路的分析,谈谈你的感悟与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队里将全部耕地按人口分给了社员各户,作为责任田。我共分到四亩七分二的责任田,在靳家岭。当天下午,我和丰胜去地里看了看自家的责任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从互助组、农业社,再到公社化,走过了一条多么长的路啊!但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

——摘编自侯永禄《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1982年7月19日

材料二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六五”期间(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期间(1986-1990年);改革治理整顿
“八五”期间(1991- 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期间(1996-2000年);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材料三   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建立于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的混合基础之上,而邓小平改革使得市场在另一类的国家主导经济的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改革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都无先例可循,它是在探索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中逐渐演化而成。

——(美)熊玠《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村“走过的路”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大包干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采取的重大举措,以及“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新进展。
(3)材料三中的“中国模式”是指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该模式成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7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

材料三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公私合营”是国家对哪个方面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又创新了什么政策?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哪一个历史阶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根据所学知识,举例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材料三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是谁先提出来的?这些原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创新,它在国际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政治制度、思想理论、科技、经济管理制度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对创新的认识。
2020-10-10更新 | 11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幢砖木结构的旧式石库门建筑沿街坐落。1921723日晚,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从四面八方秘密地汇聚到这里,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用青春书写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怀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此踏上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奋斗征程。

——摘编自李南清《奋斗百年路》

材料二: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材料四: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摘编自《党史系列——伟大转折》

材料五:中国……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材料一中“这里”是在哪座城市?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4)材料四中的“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
(5)材料五中提到的中国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2022-11-30更新 | 2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