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15284815
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它流淌着岁月沧桑,见证着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中两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写出实践该观点的政治事件名称。
(2)《申报》有何历史地位?该公告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哪一方面的变迁?

材料二:




(3)《民报》是哪一政党的机关报?请分别写出与图中两报刊相关的中国近代化探索活动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4)“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领导和组织图片事件的机构是什么?图片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5)图片和诗词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五: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 “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6)材料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其后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跳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分别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搜集各种报刊,看看外国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怎样看待当时的中国……他在寄呈道光帝译报材料时又说:“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定控制之方。”在编写《四洲志》之余,他还搜集了大量的船炮模型图纸等资料,希望进行仿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翻译外国报刊的根本目的。这与近代中国的哪场近代化探索运动的目的是一致的?这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时务报》对维新变法起着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
B《时务报》抨击顽固守旧势力,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主张。(     )
(3)综合上述研究,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2024-01-04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为实现“自强”,李鸿章等人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这种探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请结合史实,说明中国人被唤醒的表现指什么。探索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孙中山“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3-12-21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1860年),清朝官吏都不懂外语,跟洋人打交道很困难。于是,恭亲王建议在总理衙门领导下,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以任翻译。1862年,清廷批准开办京师同文馆,从八旗子弟中选出十人,专学英文。以后又陆续开设法文,德文和日文馆。1866年,恭亲王又提议在同文馆中增设算学馆,学习天文算学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

材料二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一开始就是改革维新、兴学图强的产物。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特别提出维新变法须从废科举、兴学校开始。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

——《北京大学校史》

材料三   北京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关键性的贡献,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各业中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北大校长许智宏110周年校庆讲话

(1)材料一中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哪—次运动的产物?根据材料一,归纳京师同文馆开设课程涉及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师大学堂成立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了兴办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方面还有什么革新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学校在国家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018-01-01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