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1541590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以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这一时期翻译引进了一批自然科学、工程学等方面的著作。西方近代数学、力学等相继传入中国。洋务运动还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求学和开办学堂培养了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兴人才。

材料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部分国人目睹和感受到了科技的优越性,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抵拒排斥转向批判性地吸取。同时,洋务运动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适宜的土壤。随着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进步人士。


(1)据材料一,洋务运动通过哪些途径传播了近代科学技术?
(2)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时期科学技术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启示?
【知识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鸦片战争后的80年中国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艰苦探索的历史

材料一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军事失败”具体指什么事件?“少数人”是如何学习“西洋”的?

材料二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发展。

——摘自《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6页

(2)与材料一中“少数人”学习“西洋”的运动相比,严复的思想在学习“西洋”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维新运动的开展,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孙中山早年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西方的一些社会政治学说。他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业行医。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摘自《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0、41页

(3)孙中山“医国”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对越来越混乱的国家形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

——摘自(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5页

(4)材料四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怎样探索救国新出路的?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2018-01-11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前期中国在物质、制度、精神层面“重建文化自信心”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这一历程是坎坷的,是荆棘丛生的,更是流血牺牲的。但无数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前赴后继,无怨无悔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积极探索。这一不同阶级的中国人用不同的方式去探索拯救中国的历史,正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摘编自《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向西方学习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

材料三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国家模式认同”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2-01-22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辛亥革命摒弃了以“朝代”代“国家”的陋习,第一次出现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模式。革命派所发出的“建设新中国”的呼声,是20世纪中国的时代最强音。“在亚洲首创共和”的历史功绩自应该彪炳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史册。

——摘编自刘学照《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请回答
(1)基于材料一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救国之道指的是什么?他们的探索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2022-03-28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