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 孝文帝改革 >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1545868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二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方向?这一人口迁徙有什么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北魏统治者所进行的“抉择”是什么?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二   “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1)两则材料所体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3)指出改革者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点即可)
(4)这一历史事件有怎样的作用?
2023-03-10更新 | 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材料二: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据材料一指出桓公得以“九合诸侯”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效果。
(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三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4)管仲、商鞅、孝文帝改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不断变得强大。由此,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022-07-21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兼并,华夏族与周围其他各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逐渐形成了以华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直到汉朝以后,华夏族才渐渐称为汉族。

——选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做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良非偶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05卷》

材料三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北齐】魏收:《魏书》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从4个“共同”作出了深刻阐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新华网《习近平的民族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指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名称及建立者。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什么特征,并谈谈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022-01-29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