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 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5575324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回首几十年来共和国不平凡复兴之路,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原因是什么?此变化有何利弊?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2)材料二中“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程中,国家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1958年6月21日社论指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8月3日社论指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路线的指导下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列举一例即可)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校八年级举办“新中国建设之路"活动,下列材料是入选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坚实起步】

材料一:工业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首先着重发展冶金、燃料、机械制造、化学等项重工业。有重工业才能既改造并推进整个工业,又改造并推进运输业,又改造并推进农业。工业化这个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迎接1953 年的伟大任务》(1953 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为实现工业化,列入我国重中之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请列出我国这一时期机械制造方面的一项重大成就。
【曲折前行】

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曲线图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图中①代表六十年代前半期经济发展快速上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共中央制定的什么任务已见成效?
(3)1966年全面发动的哪重大历史事件造成图②阶段社会生产开始下降?
【坚定改革】

材料三:我国改革的典型特征是采取了先行试点、总结推广的方式。选择一定地区或改革领域开展试点,在对试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成功经验和做法再行推广。农村是这样,城市也这样。这种由点而面、先易后难的改革推进方式,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战略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

——高尚全《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作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尝试后来促使哪一政策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我国开放格局的设计是从经济特区的兴办开始的,请写出最早设立的一处经济特区?
【致敬英模】

材料四:同学们在活动中遴选两位英模人物图片,并题写一幅对联:“国安不忘邓稼先,温饱感谢袁隆平”。


(6)根据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国安(国家安全)不忘邓稼先”?
(7)袁隆平在保障我国及世界人民粮食安全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8)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新中国“建设之路”的认识。
2020-08-07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表1952-1957年我国工业年增长率(部分)

种类年增长率(%)
31
电力21
14
机械制造31
铁路通车里程22

2009年,我国在信息通讯、新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生产性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中国铁路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坚持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速铁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至201210月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7735公里,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铁路建设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说明1949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2-08-27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
(1)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党和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该措施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为该措施的顺利执行准备了条件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2)材料二中,我国1962年的粮食人均产量比1957年低,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有关?而1980年以后的粮食人均产量迅速增加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首先是在哪里实施的?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简表(部分年份)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3)材料三中,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应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召开的哪两次会议?它们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8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