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5615943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成为了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夷夏之辨】

材料一:在战争惨败冲击下产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标志着传统的以夷夏之辨为表征的族类观开始发生变化……当清廷渐渐明白没法阻挡强大的外夷时,他们感到确实需要做一些实质性的改变来增加自己的实力,“自强”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孟红莉《从“夷”到“客”:晚清时期夷夏之辨转变的关键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自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并举出一例以“自强”为口号而创办的企业。
【体制之探】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为实现“中国之治强”,在康有为等人的推动下,清政府进行的变革尝试有何影响?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什么?“立新”在思想方面有何表现?
【文化之争】

材料四:自西方文化输入以来,新旧之冲突,莫甚于今日……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黄远生《新旧思想之冲突》(1915年)


(4)材料四作者认为“本源”问题在于什么?
(5)近代中国伴随着思想上的不断革新,近代化的探索步步深入,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先后经历了哪几个层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谁?提出了什么口号?“神助拳,义和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反映了义和团怎样的局限性?

材料二:鸦片战爆发后,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开始艰难地近代化的探索。……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但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推动作用。

材料三: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割洊至(相继而至),覆亡无日。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改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

(3)据材料三,康有为认为“变事”与“变法”之间有怎样的本质区别?

材料四: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四,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3-11-24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民族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敢为天下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迫使中国顺应世界潮流,实现社会的全面转型,推动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在经济、政治、思想三大领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先后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列举一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探索中的错误史实。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图片进行的探索内容是什么?
(4)综上所知,请你为中国的新一轮改革提出两点建议
2016-11-27更新 | 3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士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这一历史事件提出怎样的主张?中央代表是谁?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政治运动的序幕是什么?
2020-12-27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