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997 题号:1571565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三: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10分)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 (4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标准性历史事件
【知识点】 近代化的探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屈辱、抗争、希望、光明等词在中国近代史上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场战争后,交战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结合所学,说出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块界碑的原因?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同仇敌忾,顽强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



(2)材料二中的三位人物分别抗击过哪国的侵略?你认为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三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一大批军事、民用工业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因“从机器上感觉不足”而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有哪些?(各举一例)。因“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使得什么阶级担负起了时代的使命?

【污秽与崇高并存】

材料四


        

图1   袁世凯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图2     《新青年》杂志书影


(4)图1说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面对其倒行逆施,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出哪两面大旗?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五

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B: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5)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掀起了哪一次革命运动?“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事件?
(6)综合上述历史事件,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2020-12-02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校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
【自救失败】

材料一:19世纪后期,少数有远见的清朝官员倡导在中国实行“自强”运动。鼓励西方投资修建铁路,甚至在他们管辖的省份中建立工厂,并且使他们自己的军队现代化,但他们只想保持现存的秩序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它。1895年,清政府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令人震惊的失败了。

——摘编自[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1)材料中的“自强”运动到了后期又提出了什么主张?“与日本的战争中令人震惊的失败了”指的是什么战争?
【制度借鉴】

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的……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建立了政党,夺取了国家的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赵博宇、孙琰《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2)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两个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虽然“暴力革命”的果实被“断送”,但它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思想革命】

材料三: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的“思想革命”指什么事件?吹响这场革命号角的人是谁?这场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请你给这个探究活动制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谈谈你的感悟。
2023-11-27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报刊】报刊是历史的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还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报刊封面报刊部分内容简介相关历史事件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①____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②____

材料二   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报刊的舆论功能,将自己的观念和主张迅速、广泛地传递给社会各个阶层,推动社会变革。各类报刊大量引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将西方的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和一些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移植进来,开拓了国人的视野,中国人固有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发生转变,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与以上报刊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共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简述近代报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24-06-06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