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2 题号:1574052
2010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活动在北京举行。感受近代以来的沧桑巨变,勿忘国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二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根据提示,填写完成下表。
时间
历史事件
结果
原因
历史意义
1894年


清政府政治腐败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民族危机加深。
1937年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战败投降



(2)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二次战役或战斗。
2010年11月25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应邀在日本民主党“国家原景研究会”就中日关系发表演讲。程大使表示,中日两国领导人在横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就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重要契机。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描绘未来中日关系的蓝图。
【知识点】 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被列强侵略的题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探索史。阅读材料。

材料―:我们反思这场于1840年由英国发动的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钰《改变中国》节选

材料二:甲午战后……清政府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实行政治变革。

―—龚书怿《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

沉,从而给中国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在经济上:帝国主义通过庚子赔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加剧了经济衰败;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利用合法驻军,划定使馆区,并禁止民众参加反帝组织,导致清政府丧失了大量主权,使其沦为“洋人的朝廷";在精神上:帝国主义通过惩办“祸首"、停止科举、以中国人口制定赔款标准等,强化了对中国人民的心理狂服。

——吴雪《辛丑条约》一纸灾难

材料四: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反思这场由英国发动的战争”指的是近代哪一侵略战争?列举旨在“自强”“求富”的“内部改良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战争和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出自于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写出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在19世纪末进行政治变革的事件。
(3)根据材料三归纳《辛丑条约》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5)综给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认识。
2022-11-13更新 | 5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2)材料二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请依据近代列强同中国签订的几大不平等条约,说明列强怎样将中国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020-12-10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 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殊。俄人拓境日广,则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阅。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预为绸缪者也”。所以“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2)你知道材料二的内容是谁的主张吗?后来清政府如何管理新疆地区?

材料三: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而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3)材料三中的“是役”指的是哪次战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中国乃不国矣”?

材料四:《辛丑条约》的签订


(4)材料四是《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条约的哪一内容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感想。
2023-11-15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