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435 题号:1575599
阅读下列故事:
编钟的历史
编钟出现在商代,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自宋以后渐渐衰退。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打击乐器,因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所以被称为“歌钟”。它依钟的大小不同而有次序地悬挂在木制钟架上,用木棰敲击发音,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多为3枚一组,能演奏旋律。商代编钟造型别致,钟柄部分是空心的,并与内腔相通。钟的表面有简单的兽面纹饰。近年来.在殷代大型王室墓葬妣辛墓中,又发现了5枚一套的编钟.可构成四声音阶序列。
西周中晚期,编钟已由3枚或5枚发展为8枚一组,能发出相隔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两个音级。当时的编钟经常用于宫廷宴会演奏,被称为“钟鼓之乐”。至春秋中晚期,又增为9枚一组或13枚一组。
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出土了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65枚,被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每个钟体上都刻有错金篆体铭文,正面刻“曾侯乙乍时”(曾侯乙作)。
2000年2月,湖北荆州战国楚墓发掘出两套2300年前的大型编钟,各由14件组成,青铜制造.高0.72米。
秦汉以后,在历代宫廷雅乐中所使用的编钟多呈圆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变,且每钟只能发出一个乐音。在经历了500多年黄金时代后,它由兴盛转为衰退。
到了隋唐时期,编钟除在“雅乐”中使用外,还用于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和“西凉乐”里,很少流传民间。唐代诗人在作品中曾描绘出编钟声音洪亮、铿锵悠扬、悦耳动听的妙响。
自宋以后,迄止清代,编钟铸造技术鲜为人知,钟乐也渐被淘汰。清代宫廷中所铸编钟,不仅其形制与传统编钟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远。
请完成:
(1)编钟出现在商代,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因是什么?
(2)从编钟的发展史中,你得到哪些感想?
【知识点】 初中历史综合库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以史为鉴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判断这是谁发给毛泽东的电报?文中的“陪都”指哪里?
(2)从材料看,他显得“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毛泽东明知这是阴谋,为什么还要前往?
(4)谈判最后的结果如何?
2019-03-04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西方现代政治制度源远流长,从其起源、演变到近代的确立,既是时代进步的滥觞,也是其独特历史文化基因塑造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凭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曾说:“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解说词—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口号达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纂了法典。

——《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四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一,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的哪一个城邦国家?这种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17世纪英国通过何种方式取得了“这一伟大成就”?“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最终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该体制的确立与英国哪一重要的法律文件有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编纂了法典”的革命领袖是谁?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历史情境下美国为实现“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是什么?为实现和保障这种诉求,美国依据什么原则设计了新的国家?
2023-01-05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1)材料中的远古人类面临怎么样的生存环境?
(2)他们是如何适应这种环境的?
(3)我们把他们这种生活方式称为什么?
2023-10-12更新 | 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