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大一统的汉朝 >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海上丝绸之路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0 题号:15794675

材料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这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杨亮《海上新“思路”》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活动与近代欧洲的不同之处。分析汉朝与罗马帝国发展海外贸易的原因,并说明其对汉朝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我校七年级同学开展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



请回答:
(1)这条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2)请写出材料一图中A、B对应的地点。

材料二: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4)“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得益于当时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2014年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将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5)根据材料三,概括总结我国设立丝路基金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0-04-17更新 | 9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对外政策事关国家兴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雍正三年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对中外交往和接触实行严格限制的强硬政策。乾隆九年,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的执行,使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历史的进程,也使统治阶级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迷梦而不自知。

——《清代华夷观念的变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商路的开通与哪一人物有关?图二商路最远到达哪里?图二商路在哪一朝代进入鼎峰时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什么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闭关锁国政策不良后果。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国家的对外政策有何感想?
2021-01-27更新 | 7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享用)。《宋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海上丝绸之路上出口货物与进口货物的区别,并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2-19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