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408 题号:15842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摘毛泽东起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材料三:《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材料四:

(1)材料一中“三年以来”是指什么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大事?
(3)材料三中这位老人指谁?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这个“圈”指什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我们泰州属于这一过程中的哪一步?
【知识点】 改革开放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这位村支书所说的“社”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2)回答材料中所说的“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与当时我国掀起的哪项运动关系密切?

材料三   看图说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大包干纪念馆”为什么建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政策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全国推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党的十九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力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家列重大理论给实践问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人民日报》社论(20171026日)


(4)据材料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5)通过学习上述四则材料,你有何感想?
2022-08-20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展开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救国•开天辟地】

材料一:

                           

毛泽东曾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上山”意味着毛泽东主张将革命方向和革命力量向边界偏远农村地区转移。……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1927年9月湖南长沙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果断决定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新境界。

——摘编自王红霞《精准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


(1)依据材料一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和组织方面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在哪个“边界农村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谈谈你对文字材料中“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新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兴国•改天换地】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钱学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2)材料二图中法律文献为什么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中国科学家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两弹一星”成功的意义。
【富国•翻天覆地】

材料三: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幸运的是,中国很快重新找到了回归市场体制改革的道路……到90年代末,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在中国运转。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巩固了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并扩大了在经济全球化中所起的作用。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3)与材料三图中所涉及同时期建立的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哪些作用?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回归市场体制改革”的重要表现。
【①            

材料四: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代表在北京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作出的……这一判断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和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摘编自栗战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百年的探索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哪些治国理政的智慧。
2024-05-09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认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向农民宣传哪部法律的情景?以这部法律为依据进行的土地改革有何重大意义?
(2)图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是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干到户”契约,这种做法后来逐步推广,成为在全国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
(4)图一与图三反映的这两次分田政策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什么?
2023-07-15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