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1 题号:161189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时间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5.02亿千克6.70亿千克7.15亿千克

材料二 1980-2016年深圳市GDP总值(单位:亿元)


材料三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摘编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0-2016年深圳市GDP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富民强国的道路”指的是哪条道路。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4)综上,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对内改革】

材料一:下图



(1)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变化的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开始于什么地方?农村改革起了什么作用?
【对外开放】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材料中这位老人是谁?他在1978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3)哪一个经济特区成为了其中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材料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这一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的放格局是什么?
【深化开放】

材料三: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是鲜明的。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6)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在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在21世纪初,中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绘就蓝图】

材料四: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8)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2021-06-23更新 | 10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材料三1976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为35000斤,人均口粮318斤,人均分配收入32元;到1979年,粮食产量132300斤,人均口粮1150斤,人均分配收入200多元。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和造成的深远影响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文件所规定的土地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图2和图3分别反映了哪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岗村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哪项政策有关?当时实现农民致富和农村现代化的新路是什么?
2020-09-01更新 | 22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90岁高龄的申纪兰接受习近平主席颁授“共和国勋章”,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见证了共和国的奋斗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01日,申纪兰组织妇女穿新衣、扭秧歌,欢庆新中国成立。1954年,她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京参会,审议表决宪法。这一年,她带领西沟农业合作社里的妇女开展劳动竞赛。这一年,她们造林490亩,耢耙地100多亩……西沟的“半边天”以其奋斗和勤劳而红了中国。

她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说:“我的户口在农村,我的单位在西沟,我的身份是党员,我的级别是农民。”仅从1993年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2020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她递交了490余件议案,个人领写80余件,始终情系“三农”。这也应了她在80年代所说的,不让群众富起来,她就不是人民代表。

1983年,她在西沟推行承包制,她上省里找钱,创办利润丰厚的铁合金厂。因污染而被环保部门下令关停时,她在老百姓的哭声中给铁合金厂贴上封条,并说:“咱西沟人要听党话,跟党走。”后来,西沟陆续建起了香菇大棚,引进了光伏发电。她89岁时还站在广场上为西沟的“生榨沙棘露”做宣传。她坚信勤劳致富,一直种地打粮,获得“共和国勋章”那一年的秋收季节,她照旧拿着镰刀下地。2020年春,她在疫情中拿出1万元捐助式汉。

——摘编自葛水平《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走了—追忆申纪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纪兰在20世纪50年代参与的新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活动。
(2)在申纪兰要“让群众富起来”的时候,共和国正行进在怎样的时代?她在这个时代“让群众富起来的奋斗事迹,折射出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哪些改革措施?
(3)材料中“铁合金厂”被关停的信息,体现出党和政府怎样的发展观念?这种观念后来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说出“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4)根据材料,请撰写申纪兰荣获“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
2023-01-05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