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社会风貌 > 崇学风气的盛行(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1615290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科举次数录取进士总数平均每榜录取进士数
宋太祖1518813
宋太宗81487186
宋真宗121760147
宋仁宗134561351

材料二   湖南教育在宋代出现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书院、官学、私学成为宋代湖南3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湖南则是书院教育发展之重镇,在全国非常突出,更出现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以及书院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朱张会讲”(朱熹、张试在岳麓书院诘难辩论)。宋代时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也有较大发展。宋代湖南进士中试人数是唐代的37倍,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中共写宋代学者988人,其中湖南有141人,位居全国第5

——摘编自冯象钦、刘欣森《湖南教育史》


(1)概括材料一中的数据反映的趋势,并分析北宋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湖南教育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官方高度重视图书收集工作,专设三馆六阁藏书,地方州县大多也都藏书于书院等地。宋代刻印书籍事业非常发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士大夫私家藏书成风,个人藏书最多者有十万多卷。……对书目分门别类的类书大量编纂也成为宋代图书深入发展的标志。

——摘编自李朝先,段克强《中国图书馆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宋代图书事业深入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材料二   世界近代图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要求一万人以上的城市都要建立公共图书馆。
1918年李大钊出任北大图书馆馆长, 把北大图书馆办成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1955年新中国出台《文化部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指示》,图书馆事业走上了有计划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吴晞《图书馆史话》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不同时期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北京城市图书馆于2023年12月27日开馆,这是一座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元旦假期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了23场线下活动,吸引77206人次参与;网借服务覆盖京津冀;摇篮书香计划更好地满足市民读者文化阅读需求。在这里,读者们还换上图书馆准备的汉服在古色古香的场景打卡;走进元宇宙体验空间,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新华网《元旦假期北京城市图书馆接待读者突破8万人次》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京城市图书馆体现了未来图书馆的哪些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024-06-07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大量知识分子凭藉才华涌入政坛。伴随着社会地位的改变,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宋代士大夫不仅热衷于文化上的创新,而且积极参政议政,崇尚忠君爱国,勇于革弊救亡。……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摘编自范建文《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与传统民族精神》等

(1)材料一图A人物在长安兴办_______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_______________;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出《_______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图B人物主政时期,_______________(地点)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新型士人群体”的特点。分析宋代“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群体)地位的认识。
2024-06-17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孝敬父母、尊敬长上等),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材料二: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方方面面。他们开办宗教学校,讲授基督教义,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教会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基督救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和欧洲在社会基层教化的主体力量与方式分别是什么?
(2)古代中国和欧洲的社会基层教化有何作用?
(3)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述材料中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2024-01-05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