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3 题号:16335149
【文明传播与内向吸纳】
某中学的同学们以“文明互鉴”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完成以下四项学习任务
(1)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科技成就是____。(填字母)。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   根据图1,能准确描述汉代中外交往特点的是____。(填字母)。
A.以海路为主 B.双向交流 C.抵御外来侵略 D.加强行政管理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图2中的任务。

(4)根据下面知识卡片内容,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点。
洋务运动
①总共办了120个企业,其中军工企业是21个,且属于封建企业。
②在社会制度变革层面,当时完全不可能考虑,而日本在这方面比中国先进很多!
明治维新
①办了5600个公司,属于资本主义企业,这些企业完全引用了西方的企业制度。
②日本还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运用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精集》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枪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炎《科学精神的启蒙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重视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
2019-04-01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促使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1865年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1866年在福州船政局附设海军军官学校

1872年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1876年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1878年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年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1888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2)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进行洋务运动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三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3)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

2018-10-08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富强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次革新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发展近代工业经济的口号,并概括指出其内容和结果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这期间美国先是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后又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20世纪20年代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世界霸权国家)。

——摘编自《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2)据材料二划线部分的提示信息,简述美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局势趋于缓和”的原因及“两大支柱”的含义。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各国实现富强的共同经验。
2019-06-05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