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 交通、通信与文化生活的变迁 > 近代交通和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2 题号:16346052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一直利用驿站,主要靠人力或畜力传输政令或军令。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私自在中国铺设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1881年清政府建成沿大运河的天津至上海电报线,设电报总局于天津,自18811228日开始办理公众电报业务。

——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工具的变迁(1840-1949)》

材料二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当消息用八百里加急传到紫禁城时,已是一个月后了。李鸿章抓住契机上奏朝廷,称将帅报告军情,朝廷传达指示,如使用电报均可相机而动,无丝毫阻碍,中国自古用兵,从未如此神速;出使大臣往来问答,朝发夕至,相隔万里好似同居庭院。视商场如战场的中外商人纷纷利用电报的快捷,“凡欲操奇计赢尽有费此数元或数十元而得收大利者,是故争先恐后,趋之若鹜”。借助电报,中外之间及中国各主要通商口岸间的商业信息得迅即沟通,贸易周期及资金周转期均大为缩短。

——摘编自中和《电报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近代中国通讯手段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通讯变迁带来的影响。
(3)除了电报之外,还有哪些设施加强了近代社会的联系?请列举一例。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感性认知,理性分析

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基本知识结构,分别列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实例各2条。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显著特点。
(3)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1-03-14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情景一: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同治元年(1862)。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867年增天文算学馆。1872年拟订了课程计划,其中第四年讲求数理启蒙及代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验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讲求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情景二:新式企业】

大生纱厂

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情景三:新式交通】

唐胥铁路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881年修建完成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


(1)情景一中的新式学堂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根据材料概括这个学堂“新”在何处?
(2)中国近代史上促进情景二中的新式企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情景三中的新式交通工具对近代中国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2024-01-13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铁路利权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到1911年,中国共有铁路九千六百多公里,其中由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八千九百多公里。日本《朝日新闻》写道:“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地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力。”

材料二   1919年孙中山发表了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专著《实业计划》。他在书中提出了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勾画了建设国家的“中国梦”。

材料三   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高铁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国防安全和民族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掠夺中国铁路利权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中国梦”体现了近代哪一救国思想?请再列举近代一位践行这一思想的人物。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谈谈你对今天中国大发展铁路交通事业的认识。
2020-01-14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