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清建立与君主专制强化 > 明灭亡和满清兴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7 题号:16614705
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农民进行斗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材料四: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


(1)依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均田免赋”是什么意思。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
(3)材料四中“自杀的皇帝”是谁,他的死宣告了什么?“逃跑的皇帝”是谁,他的结局如何?
(4)“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谁?他是哪一民族的首领?
【知识点】 明灭亡和满清兴起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观察图片并仔细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900多名被征发的农民前往渔阳戍守长城。途中被大雨困在大泽乡。依据秦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因此,二人决定发动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口号,建立了“张楚”政权。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二   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支。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颗粒无收,官府征赋如故,阶级矛盾尖锐。1629年李自成发动起义,针对明朝土地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长安建立大顺政权,接着挥师北上,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你认为上面哪个口号最能表达农民的根本诉求?简要说明理由。
2022-07-24更新 | 6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正是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

材料二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


(1)材料二中的起义军指的是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2)这场起义取得了怎样的战果?试分析取得这些战果的原因有哪些。
(3)这场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
2020-10-13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根据明末大事年记,回答问题。

1616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18

明神宗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饷,激起人民强烈不满

1627

明思宗(即崇祯皇帝)继位

1629

李自成加入起义军

1636

皇太极改国号清

1644

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北京

(1)根据大事记,指出明神宗“辽饷”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神宗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
(2)根据大事记,指出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统治面临哪些威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事记中李自成败退北京的经过。
2021-03-25更新 | 1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