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民族团结 >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663325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政治文明中,更多是强调民族的政治性,强调民族的自觉,强调民族的政权。所以在西方,主要是欧洲,建立了很多单一民族的国家……所谓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中国文明发展模式完全不一样,我们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我们中国的传统,史多的是强调民族的文化性,不同的民族主要是文化的区别,化外和化内,并且主张夏中有夷,夷中有夏,强调夷夏一体。

材料二:

时间南北朝时期
内容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一中提到“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请问谁是建立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第一人?此人为中国的统一事业还做出了哪些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判断表格中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与材料一的哪一主张相吻合?
(3)材料三反映唐朝时期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4)结合我国现有的民族政策,请你分析当下的民族政策都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本源】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民族一统】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民族交融】

材料三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主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上

【民族复兴】

材料四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势力奋斗。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谁?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历史名人是谁?概括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所学知识,请你请列举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两个少数民族。材料三中“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指出民族交往交流对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作用。以史为鉴,你认为当今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民族关系?
2022-04-18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大喜,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1)材料一中的“公主”是指谁?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宋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忽必烈”所建立的王朝开始管辖西藏,当时管辖西藏的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这表明了什么问题?
(4)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现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吗?
2022-06-30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王亚平     中国女航天员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藏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说出“两弹一星”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意义?除人造地球卫星外,请再列举一项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取得的重大科研成就。
(4)从载人潜水器“蛟龙”探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到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挖土”归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绕落巡”火星之旅、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创造中国速度、神舟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各个科学领域各领风骚,不断创新成果。亲爱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努力,将来朝哪个领域进军,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2023-07-07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