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三大改造 >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76 题号:16738282
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21]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山西长治的一个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后,加入了合作社,可是一直心有顾虑:“要是伙在一起,收成不知怎样呢?”思考再三,后来要退社。山西还有一个农民,因为外出没能及时加入高级社,在听到全村人都入社的消息后,连夜赶回要求“无论如何不能把我留在社外”。这反映(     
A.农业合作化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B.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热情高涨
C.农民对待社会主义改造态度各异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困难重重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示意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况。与示意图目的相同的措施是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020-07-18更新 | 34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D.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23-09-10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