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局部抗战时期 > 西安事变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1691195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

材料一:“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十四年抗战”中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摘编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3)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自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次经典战役。

材料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兵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有效地配合了远东盟军的行动。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自2017年2月《求是》杂志《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摘自《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兵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有效地配合了远东盟军的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十四年抗战”中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自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次经典战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08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国共两党是近代中国的两大政治力量。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相继诞生,国共两党关系遂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论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启示》


(1)结合所学写出国共两党实现“两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两次分裂”分别对应哪一历史时期?

材料二   国共两次和谈



(2)写出材料二中两次和谈的名称及各自的重要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认识。
2020-03-16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拂晓,在张学良、杨虎城的共同指挥下,东北军派兵包围了华清池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已跳墙逃跑,被东北军搜出扣留,移送新城大楼。与此同时七路军包围了西京招待所,将十多名军政大员拘捕。张、杨于当日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联日。事后,当再谈及此事的时候,张学良说:“如果再走一遍人生的路,我会再做同样的事情。”

材料二:佟麟阁曾激励将士们说:“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材料三:1937年12月15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三千多人,被日军押往南京汉中门外,枪密集扫射。然后,受伤未死者与死者一起被焚化。16日,中国难民五千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后,弃尸江中。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1)材料一中的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变?目的是什么?
(2)这一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如何?中国共产党派谁去西安调停协商?
(3)材料二的佟麟阁牺牲于哪场战争中?他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材料三描述了近代史上的哪次重大事件?有多少中国人在这次事件中丧生?
2021-03-09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