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大运河的开通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1719527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占城稻是一种良种稻。占城人培养出一种良种稻,……传入中国福建地区。1011年,皇帝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

——百度百科

材料三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1)材料一中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这一工程起到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二,占城稻在哪一朝代推广到了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哪些地区成为当时的粮仓?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它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示的生产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材料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兴了许多堤坝、水、海塘……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
2020-08-22更新 | 5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伟大工程的名称及修建者。分析两项工程对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来说有什么共同影响?

材料二 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上仕途的现象。

——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杜兰特所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说出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几个影响深远的“治世”时期。所谓“治世”,主要是指国家治理的一种理想形态,侧重于国家治理的水平,强调行帝道王道,主要特征是政治风气良好,社会秩序稳定……。治世的时代所指应该是较为明确的,除汉之文景外,……被公认是历史上典型的治世。

——摘编自裘斌、齐陈骏《试论中国古代“治世”的经济成因及其当代价值》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代两例影响深远的“治世”。

材料四   皇帝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夏商周至秦始皇时期,是由王变为皇帝的时期;二是自秦汉至宋元时期,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相对分离,且相互抗衡,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不断加深;三是自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改制—皇帝集中了统治权与行政权,成为绝对专制君主,标志着中国绝对专制君主的出现。

——全根先(试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4)请用隋唐至宋元时期的史料论述材料中“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观点。

材料五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5)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材料六   在王安石的成长过程中,“求学,当立追圣贤,为官,敢当天下事”是他毕生追去的人生境界。登第入仕后,纵论天下大事和时政的积弊,提出改革的设想,以求“国家太平”之治,这正是他早年欲为稷契担当情怀的自然逻辑。

——摘编自杨永亮《王安石早年的儒家政治理想》


(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并列举两项变法的措施。
2023-04-03更新 | 1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胡曾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说出材料一中隋朝大运河的中心A城市的名称及流经今河南境内B、C河段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3)你认为材料二中哪位诗人的评价更为公正?为什么?

2019-05-22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