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1735410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


材料三: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1)材料一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指什么事件?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将图二作为图一传记插图的原因。与《南京条约》相比,图二条约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图二条约的签订,形成什么局面?
(3)材料三中义和团运动兴起于什么战争后?材料中的“和约”指的是这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成”、“取消=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②秋收起义后,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由此改变原来的计划。

③重庆谈判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

材料三近代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汪荣祖认为,康有为和章炳麟是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的先锋。阅读下列摘编自《康章合论》的材料:

甲:1878年,(康有为)在求学时,“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1879年,他又说,“既念民生艰难,天与我聪明才力拯救之,乃哀物悼世,以经营天下为志”。

乙:章炳麟希望即使国亡,国魂可以不亡,终可复国。欲令国魂不亡,唯有掌握国性,坚持文化认同。……主张读经与其提倡国学,都是出之于保持中国文化特性的动机。而文化特性有关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所指的战争战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图二所指的战争中发生了哪一次最主要的战役?图三所指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①所要求内容中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是哪一点?材料二中②“改变原来计划”具体指采取什么新的策略?材料二中③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首先对哪里发动疯狂进攻?
(3)根据材料三回答请回答:①甲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志向?写出他的主要政治活动。②针对章炳麟的主张。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这一主张持何态度?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022-09-12更新 | 1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材料二:1775年,乾隆帝下令将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规定外商“只许在广州收泊交易”,并对商品的出口加上种种限制。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
  材料三:英国在17世纪40年代爆发了一场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又发生了一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通过和平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材料四: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开始成为一个受西方列强奴役的半殖民地国家。战前,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体,自给自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倾销到中国市场……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唐朝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17世纪40年代”和“18世纪60年代”的革命分别是指什么事件?
(4)根据材料四,说出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并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5)上述材料给文明哪些启示?
2017-07-18更新 | 6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国门,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1901年,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励、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归纳“城下之盟”损害的中国的主权。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诗句中“割台湾”相关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材料三“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的条款。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022-11-1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